防止宝宝失聪

作者: 2013-07-17 19:04:16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婴幼儿期特别是3周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听觉神经中枢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声音强度和时间的刺激,以及婴儿对其听觉和语言中枢系统的持久应用。3岁以后,耳聋会导致宝宝产生语言障碍,甚至出现智力发育迟缓,造成心理和行为交往的缺陷。

如果宝宝听力发生异常,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导致宝宝语言能力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宝宝正常的行为和生活,也不利于心理健康。

预防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42天内应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对具有听力障碍家族史、宫内感染病史或者曾使用耳毒性药物,颅脑形态畸形、出生时出现缺氧等症状的新生儿更应进行重点筛查,一旦出现异常,应进一步确诊。

避免噪声污染。宝宝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不能用太大的声音刺激,否则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应尽量少带宝宝到噪音大的环境中,家中音响的音量也应适当控制。

宝宝在玩耍的时候,要防止他把小玩具、小物件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感染。

防止宝宝在打闹玩耍的时候不小心碰伤耳道,引起感染,而使听力下降。所以爸爸妈妈要照看好宝宝,保证他的安全。若头部受到外伤,也容易波及到内耳,严重的会使耳膜破裂。

给宝宝掏耳屎不宜太过频繁,不要用发夹、耳勺等给宝宝挖耳,这样很容易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耳聋。

防止外耳及中耳的污染。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咽鼓管,宝宝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或当宝宝吐奶或呛奶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妈妈在给宝宝哺乳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如果母乳过于充足、压力过大,可使宝宝头部稍低,奶瓶喂养时奶嘴不宜过大,奶瓶也不要举太高,避免宝宝来不及吞咽而误人咽管鼓。

在给宝宝洗澡、洗头、洗脸时,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同时应避免宝宝在哭闹时把眼泪流进耳道引发感染,尤其在躺着时要注意。

积极防治传染病。麻疹、流脑、乙脑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或各种急性传染病,特别注意保持患儿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蔓延感染到中耳。宝宝患急、慢性中耳炎时,更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患儿尽量不用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抗疟药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对内耳有毒副作用。

对于一些宝宝可能是因为被吓到而引起失聪现象,这时需要在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辅导。父母与患儿需同时接受语音师和康复师的训练,之后每过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