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早教 > 婴儿胎教 > 正文

胎宝宝的私人音乐厅: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作者: 2013-09-26 23:18:27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在这个时期,胎宝宝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身体发育,最可喜的变化就是不仅能很好地感知外界事物,而且还有了较为明显的判断力,能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做出好恶的判断,此时做好各方面的胎教工作,效果自然能增强不少,尤其是在音乐胎教方面。在这个星期,准妈妈可以带着胎宝宝来欣赏著名音乐家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一起领略世界名曲的魅力。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一圆舞曲大约创作于1868年,是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在这部作品创作完成之后不久,施特劳斯就带领乐队在维也纳进行了首演,并亲自担任指挥。这首曲子可以说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因为曲子描绘的维也纳森林就位于他的故乡。在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美丽的森林,这里环境优美,树木茂盛,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每年都有众多游人来此观光旅游,不少的大画家、大作曲家也时常会光顾这个美丽的地方,施特劳斯也特别喜欢这一充满着乡土气息的好地方。在创作曲子的时候,为了使}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施特劳斯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齐特尔琴这一民间乐器。

这首乐曲在结构上属于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基本上是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在乐曲的开端有一个很长的序奏,接着是流畅的曲调,美妙的景致由此而展开,双簧管、单簧管、大提琴、圆号、长笛奏出的美妙声音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着悦耳动听的美妙音乐,钟声的响起,也使音乐增加了很多光彩,一幅极美妙的且富于变化的音画,让人不禁想跟着音乐的节奏,立即进入那美丽的维也纳森林,去感受自然的美景、聆听树林中鸟儿的呜叫。

序奏之后,便是五个圆舞曲。第一圆舞曲为F大调,描绘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们轻歌曼舞的场面;第二圆舞曲为降B大调,同样表现这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但节奏更为明快了,画面感也更强了;第三圆舞曲为降E大调,仍然描绘这森林的美景,歌颂着大自然的美好;第四圆舞曲在降B大调上,节奏富于变化,在欢快流畅而充满着跳跃性的节奏中,听众会渐人佳境;第五圆舞曲为降E大调,曲子非常活泼,节奏性非常强,使得整个乐曲达了最高潮。

乐曲的结尾部分很长,基本表达着与前面类似的主题,之后,在齐特尔琴奏出的充满着民间气息的乐器声和乐队的合奏中,曲子终结,余味无穷。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主要描写的就是维也纳森林的美景,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节奏欢快明朗、曲调活泼,很能唤起人们美好的感情。准妈妈在听这首曲子之前,可以先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曲子的情境。在听音乐的时候,准妈妈可以选择靠窗的桌子,打开窗户来细细聆听,也可以选择坐在自己的庭院来享受曲子的动听旋律,或者可以带着播放工具,来到小区和户外,一边欣赏自然美景、感受着鸟语花香,一边聆听。在听音乐的时候,准妈妈最好能保持精神专注,这样才有利于细细品味,跟着美妙的乐曲去感受阳光照射森林、鸟儿呜转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