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由乙型(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患儿与猩红热、咽喉炎等病人接触,潜伏期1-5日。
2.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有发热、畏寒、咽痛、常伴呕吐。
(2)起病12-36小时内颈、胸、腹背等处皮肤弥漫性发红,然后迅速蔓延全身,有点状似鸡皮样猩红色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有痒感。面部发红而无疹,口唇周围苍白(环口苍白圈)。肘前、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因红疹密集而呈皱折红线称巴氏线(PasC:a)。
(3)咽喉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可有渗出。颈前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舌有白苔,舌尖乳头红肿称“草莓舌”,2-3日舌白苔剥脱,全舌红称“杨梅舌”。
(4)当治疗1-2日后热退,疹也渐退,数日内可见一片或大片脱皮,严重者手掌,足底及四肢可见手套、袜套状脱皮。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咽拭子培养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
4.治疗和护理注意要点:
抗生素:宜早用、足量。较长疗程。
(1)青霉素为首选,疗程7-10日。严重感染者剂量加大到每千克体重10-20万单位,静脉滴注。
(2)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7-10日。
(3)猩红热可合并多种疾病,如化脓性疾病、心脏炎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在护理患儿时,要严密观察,对合并症要尽早治疗。
(4)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常化验尿常规,观察有无并发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