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爬盼会站.会站盼会走"是父母迫切盼望孩子成长的心情。父母希望孩子早一点能自己吃饭,能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可以早一点让孩子独立生活。但与同龄儿童相比,必然发现相差悬殊,有的能力强,而有的却能力较差,要使孩子能干,就必须要早期训练。
(1)父母少包办,有利孩子能干。教育训练要略为超前,可以促使潜在能力的发挥。教育训练越晚,潜在能力就不能及时发挥出来。
经过寄宿制成长的孩子,通常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全日制的孩子强。原因就在于在家庭里,父母永远把他看小,什么都不放心,什么都爱包办代替。有的幼儿到上学时还不会脱衣、穿袜子。独立能力的基础要在幼儿期奠定,而培养独立能力是父母的责任。以往曾说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为了养家糊口.早出晚归,孩子如果不自己料理家务,谁来关心照料?而今生活条件好了,但也不能忽视早期的训练,忽视培养独立生活、自主的能力。
(2)创设表兄妹的环境,有利能力的发展。近年来以一家三口小家庭为主,又加上独生子女,家庭中缺乏小伙伴。而清静、没有小朋友的环境并不是好事。一位有经验的祖母为独生孙女创设有姐妹相处的环境,平时叫外孙女到家里来,让孙女关心、爱护外孙女。分点心给表妹吃,教表妹穿衣,一起游戏活动。因此孙女在幼儿园里比一般幼儿能干,在集体中会像姐姐那样关心、帮助小伙伴。同样的,年少的妹妹与"姐姐"或"哥哥"相处,好处也很多,她会模仿哥哥姐姐的行为、谈话,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益的。
(3)强调孩子在实践中的亲身感受,有助于能力的提高。美国竟然有让孩子感受"触电"的教育。而我们当孩子跌跤哭了,家长不但不正确教育,反而边说边打,"门坏!打门!"或"椅子不好.让宝宝摔了"打它几下。前者是要求孩子亲身感受"触电"的体会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御防能力,这种教育方法是否可取值得商讨,但我们消极的"当心电,要触死人的!""狗要咬人的!"等恐惧教育,也存在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当孩子遇到失败、挫折之后让孩子领略、摸索失败的教训,并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对孩子平时为怕出事故而千叮万嘱"当心!当心!"的话说得愈多,孩子越胆小越拘谨,动作越不灵敏,事故越多。常常见到已会独走的3岁小儿,父母平时仍把他抱着,如此缺乏实践锻炼的孩子,肯定他的动作迟钝,活动能力很差。
吃饭、穿脱衣服、自己大小便等都要从小抓起,自理能力确实来自早期教育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