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同时期的情绪表达

作者: 2012-09-27 10:54:24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婴儿期。在医院的育婴室里,刚出生数天的宝宝,只要有一个宝宝发出哭声,其他宝宝也会跟着哭,这种伴哭的现象正是一种与他人共鸣能力发展的开始,此时也许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但逐渐会成为宝宝的同理心发展基础,在宝宝还不会说话时,只能尽其所能的用“嗯嗯”、“呜呜”,或用舞动四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如果得不到响应,只好发出那令妈妈紧张的哭声,哭声中可能就隐含着惊吓、生气、不舒服、饿了或病了等含义,其实就是宝宝情绪发展的第一步。

1岁宝宝。1岁左右的宝宝,对妈妈的依恋将达到一个高峰,这时妈妈的出现会给宝宝带来莫大的安全感,当妈妈离开自己时,他可能会用哭泣的方式吸引妈妈回到他身边,但是如果长期由保姆或奶奶照顾的宝宝,并没有与爸爸、妈妈建立这份依恋感,当妈妈、爸爸出现时,宝宝反而会产生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哭闹。

2岁宝宝。2岁时,宝宝开始有违抗父母要求和指挥别人欲望出现,情绪表达形式也更为复杂化,此时“不要”很容易成为宝宝的口头禅,摇头成为反射动作随时出现,让父母极为头痛。同时宝宝也开始学会关心和爱护其他人,当他看到妈妈难过时,会主动过来抱抱,如果有同伴哭,甚至会学妈妈去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同伴。

3岁宝宝。3岁以前是宝宝大脑情绪发育的关键期,虽然每个宝宝与生俱来就拥有自己独特的情绪性格,但与最亲密的人建立的依附关系,学习、环境的影响,都将成为宝宝情绪发展的重要基石,父母必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引导角色。然而,3岁以前宝宝的情绪却最容易被父母忽略,宝宝会闹情绪,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的,没经验的父母可能手忙脚乱,有经验的父母又太容易依靠自己的经验下定论,忽略了宝宝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如果宝宝只是饿了、累了,或生病不舒服还容易猜测,但如果与发展阶段有关,可能因语言能力的限制,无法说清楚自己的需要,感到挫折而闹情绪,父母又无法解读,很可能就会导致宝宝畏缩、磨牙、口吃、尿床、咬手指头、哭闹、打人、咬人、破坏东西等行为出现。所以,当宝宝有不寻常的情绪反应或不正常的哭闹情形出现时,父母必须用心地去探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