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爱发脾气

作者: 2013-06-22 18:20:04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很多人在形容宝宝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用到“可爱”这个词。即便是那些很淘气的孩子,也会被大人认为是“顽皮…‘好动”。但是这个阶段的宝宝绝对称不上是“可爱”的,可能因为反叛,还会让大人觉得头痛,觉得可怕。为什么说这个年龄的宝宝是可怕的呢?

之所以说这个阶段的宝宝很“可怕”,是因为宝宝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与以前乖巧的形象很有反差的特征,宝宝会变得比较难缠,还喜欢跟大人“作对”。

宝宝1岁半以后,就开始进入了“第一叛逆期”的阶段。以前总是乖乖听话的宝宝,一下子变得任性不讲理,总是习惯性地跟大人说“我不要”。这在爸爸妈妈看来,是很让人头痛的。因为宝宝一下子失去了控制,使得很多教导也很难进行下去。

如果爸爸妈妈够细心的话,就可以发现宝宝的种种举动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萌发的表现。比如,宝宝不愿意让妈妈帮着穿衣服了,总是想要自己来;宝宝不想被妈妈喂了,想要自己学着用筷子吃饭;宝宝不想把碗交给妈妈洗了,想要自己来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

一些语言能力发育得比较早的宝宝,这个时候就会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反抗”的意愿了,在上述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说:“不要妈妈穿”“我要用筷子”“不要爸爸喂,自己吃”等等,将自己不想依靠大人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是一些语言能力发育得比较晚的宝宝,通常只会用身体语言来表示,比如撅着小嘴,或者妈妈在给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抢过来,自己试着穿。因为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这种想要“自己来”的想法,因此就会被家长误认为宝宝是在“耍叛逆”,而忽略了宝宝自主意识的萌发。

宝宝在这个阶段的一系列“反抗”表现,都是其自我发展的必经路径,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宝宝的“牛脾气”,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尝试。就算宝宝在摸索的过程中会摔跤,也好过总是拦着不让他们自己做要好得多。让宝宝自主地“为自己服务”,不仅可以满足这个时期宝宝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提高宝宝各方面的能力,让宝宝懂得照顾自己,学会自主成长。

1岁半—2岁之间是宝宝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在这个成长期内,宝宝慢慢学着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上厕所,从会爬到会站再到会走,渐渐地宝宝可能还会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赋,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地膨胀和发展。这个阶段他们总是会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举止。但是一些宝宝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需求,只能用身体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将喜怒哀乐全都写在一张小脸上。他们总是对大人替自己做决定的行为不满,肚子饿了不想吃饭,冷得发抖也不愿意添衣服,感冒了非要往外边跑,妈妈费尽心思做出好吃的东西,宝宝却看都不看一眼。

宝宝在1岁半—2岁之间表现出的种种“坏脾气”,都是宝宝心理成长所必须经历的,大人无需对此多加干涉。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摸索宝宝的想法,让宝宝自己做事,而不是对宝宝进行“强制管教”,让宝宝越来越反叛。

家长需要了解的是,宝宝在这个时期,最需要的不是管教,而是父母的情感支持。如果总是一味地要求宝宝“不要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就会让宝宝觉得不受到尊重,而越发“嚣张跋扈”。父母需要与宝宝进行沟通,多给宝宝一些选择和动手的机会。比如说在给宝宝吃水果的时候,不要命令宝宝一定要吃,而是要将一些不同的水果摆在宝宝的面前,让宝宝自己选择,还要告诉宝宝吃水果会让他变聪明,让宝宝知道吃水果是有好处的。如果宝宝在选择了某一样水果之后又不想吃了,家长也不要太急躁,因为这是宝宝学习“选择”的过程,是允许“反悔”的。

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宝宝进行“平等交换”的方式来纠正宝宝的倔脾气。如果宝宝非要在大冷天里出门,那么爸爸妈妈就可以跟宝宝说:“爸爸妈妈都答应宝宝出门了,那宝宝也要答应我们,穿得厚厚的,还要戴帽予噢。”用尊重的方式来对待宝宝,宝宝也会懂得尊重大人,可谓是一箭双雕。

最后,家长还要学会“忍让”。这个时期的宝宝自主意识高涨,有可能会不讲理。因此,当宝宝的行为跟家长的要求不一致的时候,家长不要急躁,要了解宝宝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情,最好让宝宝自己做主,而不要过多地干涉宝宝的决定,引起宝宝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