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商量的口吻对孩子说话。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要孩子去做一件事,说话的语气要缓和些,平等地与孩子说话,孩子容易接受。也许是中国的传统影响,父母与孩子谈话往往是居高临下式的,用教训的口吻,不准孩子做些什么,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种方式,对心理依赖性较强的低年级孩子尚能接受,对高年级学生,会导致越来越厉害的逆反心理。有些孩子明知父母说的是对的,但因为是父母讲的,他偏偏不听,其实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不要一言堂,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并且不用成人的眼光而从儿童的角度去分析,去引导,这样使儿童从心理上接受,会产生良好效果.
(2)用鼓励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孩子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许多行为标准都是从成人的评价话语中得到。鼓励式的话语能告诉孩子怎样做才对,并能谅解孩子的失误,鼓起他再次获得成功的信心。
(3)对孩子说话要充分信赖。孩子幼小的心灵也希望得到成人的信任和尊重,所以对孩子说话还要充分信赖。如"今天明明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对吗?""明明只要认真学,天天练,一定能学会拍球的。"这种信赖式的语言给了孩子完成任务的信心、勇气,无形之中给孩子注入了力量。千万不要挖苦孩子,如"你这种孩子还想学会拍球啊!"这种冷漠的感情、生硬的语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