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间质炎症和纤维变性、溶解或坏死。
1.临床表现:
(1)症状:发病前1-3周或发病同时有上感或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常见症状有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惊、气短、胸闷、心前区压痛、手足发凉等。
(2)体征: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心律失常,心脏增大或突然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压偏低,脉细速,少数有心源性休克,偶闻心包摩擦音。
2.病毒性心肌炎可分为以下4期:
(1)急性期:新发病,病程在6个月以内,临床症状明显而多变。
(2)恢复期:经过急性期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等逐渐好转,尚未痊愈,病程在6个月以上。
(3)慢性期:临床症状,心电图和X线检查其病变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可有疾病活动表现者,病程1~2年以上。
(4)后遗症期:临床症状已消失,心脏不增大,遗留较稳定的心电图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等,病程较长,多在2年以上。
2.心电图检查:本病心电图改变多样化,轻重不一。常见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各种类型的早搏,严重病例可见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及各种传导阻滞等。其中以ST-T改变,早搏及I度房室传导阻滞为常见。[page]
3.X线检查:心脏可正常或轻度扩大,少数中度或重度扩大。透视下心搏动减弱。
4.心肌酶学检查:GO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可有升高。
5.早期作咽拭子、粪便、血液或心包液病毒分离可得阳性结果。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较病早期增高或下降4倍以上。
医生诊断此病主要依据以下指标:
1.主要指标有:
(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
(2)奔马律或心包炎表现。
(3)心脏扩大。
(4)心电图显示:明显ST-T改变连续3日以上或运动试验呈阳性。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异位节律,Ⅱ、Ⅲ度房室、窦房、完全左或右,双或三束支传导阻滞等。
2.次要指标有:
(1)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上感或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2)明显症状,各种症状至少2至3种。
(3)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或安静时心动过速。
(4)心电图轻度异常。
(5)病程早期心肌酶高或抗心肌抗体呈阳性。
3.要确诊此病须有以下条件:
(1)在排除其他心脏疾患后,凡具备主要指标2项或主要指标1项,次要指标2项,均需包括心电图1项,才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
(2)病原学检查,自心包穿刺液、心包、心肌、心内膜分离到病毒或双份血清检查,恢复期血清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或特异性荧光抗体检查呈阳性者可确诊。
4.治疗和护理注意要点:
(1)-般治疗:早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心电图改变稳定为止。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有上感或发热时可用青霉素控制感染7~10日,或加用清热解毒中药。
(2)大剂量维生素C,改善心肌代谢,促进心肌恢复,每日2~5克静脉滴注,3周为一疗程。
(3)中药丹参注射液:每天每千克体重0.5克加100-/0葡萄糖液50毫升静脉滴注。
(4)免疫抑制剂:病情严重,并发心源性休克,‘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或重度心衰难以控制可在病早期、短期应用,开始给氢化考的松,每日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或分2次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强的松每日每千克体重1-2毫克,经1-2周,逐渐减量。
(5)极化液、能量合剂:应用于危重患儿。ATP20毫克,辅酶A50单位,胰岛素4~6单位,10%氯化钾8毫升均溶于10%葡萄糖液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辅酶Q有保护心肌的作用,每日肌注5毫克连用2-3周。(6)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紊乱均需紧急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