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多的幼儿与1岁前的婴儿相比,显得越来越“能说会道”了,尤其是到了1岁半后,一般的婴儿都会说十多句话。如“爸爸”、“妈妈”、“汪汪”、“瞄瞄”、“是”、“果果”等等。但这种说话还不能像我们成年人一样流利自然,他们只是用短句和词组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果身边经常有人说话,孩子学起话来就会比较快。但父母总是上班,身边的保姆说的是方言的话,孩子学话可能会慢一些。
如果是在比较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孩子学说话也会稍晚一点,但这不会影响孩子说话的能力。他们照样能与父母交流。如果是多语种的环境,父母也没有必要特别在意孩子说话,用平常的自然的方式来与孩子对话就好。
语言能力深深植根于我们对自己能力的感受与自信。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越经常练习,就越容易发展语言技巧,具体方法有:
1.讲故事:讲故事是最古老、最生动的语言技巧之一。这种教育方法的运用旨在激发宝宝的动机、解释事件或过程,或者仅仅为了创设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
2.朗读:父母的朗读,能通过语言的声音、节奏、音乐感传人宝宝的耳朵。特别是爸妈用充满激情与感触的声音朗诵他们所钟爱的文学作品,由此所激发起来的宝宝的兴致,往往能够维持终生。宝宝在与爸妈一起大声朗诵诗歌和童谣等文艺作品后,能够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
3.玩游戏:父母通过文字游戏、与宝宝们分享喜爱的作晶、充满热情地参与讨沦、实地参观、寻访地方戏山|等方式,可为宝宝们提供有效的示范。
前面提到过不要让孩子太早看电视,是因为电视会使幼儿的说话发展缓慢。语言需要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需要互动和回应。而电视只是单方面的输出,不能对孩子的活有一种及时的回应,孩子也不会知道白己说得对不对。
孩子在学说话的初期,父母可能要“没话找话”,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得不到孩子的回应,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惊喜地发现孩子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