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宝宝跟其他小朋友争执的时候,应该将自己的宝宝当成别人家的,而将别人家的小朋友当成自己家的宝宝,这样才可以处理得更为公正一些,也可以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让宝宝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宝宝刚去托儿所,下午妈妈去按的时候发现宝宝的脸上青了一块。妈妈问怎么回事,宝宝嘴巴一瘪,就哭着跟妈妈说自己受欺负了。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通常来讲,1~3岁的宝宝正处于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甚至可能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因此,当宝宝在托儿所或者其他地方受到欺负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及时跟托儿所的老师或者小朋友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宝宝为什么会跟小朋友起冲突,不要一味地护犊,站在宝宝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及时地教导宝宝:“宝贝不可以欺负别的小朋友,但是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宝贝的话,宝贝要懂得保护自己噢。他们欺负宝贝的时候要躲开,或者去找老师,不要呆呆地站在那里被打。否则的话,宝宝受伤,妈妈也会心疼的。”
很多时候,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是教导宝宝要懂得礼让,要宽容,不让宝宝“以暴制暴”。但是一味的限制是不利于宝宝成长的。如果因为宝宝的忍让而让别的小朋友变本加厉,这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要告诉宝宝:“虽然我们不可以欺负别人,但是如果宝贝退让,小朋友还是不放过你,那宝贝就不要对他客气了。”
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家长也要培养宝宝自我保护的能力。可以多给宝宝讲讲故事,让宝宝从故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矛盾,在受到欺负的时候应该要如何应对。此外,还要注意扩大宝宝的交际圈,多多鼓励宝宝跟其他小朋友友好地交往。在一开始的时候,要为宝宝挑选志趣相投的伙伴,让宝宝在与人交往中建立自信,学会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克服自己的胆怯和畏惧心理,怎么做才能更加受到欢迎等等。
家长要及时培养宝宝的表达能力,给宝宝多创造一些表达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宝宝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宝宝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过于焦躁,总是帮宝宝善后,这样宝宝会养成依赖的毛病,无法得到真正的成长。家长总是让宝宝待在自己的羽翼下,表面上看是为了宝宝好,其实是剥夺了宝宝、翔的机会。
教导宝宝懂得反击,并不是要宝宝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要让宝宝明白,不要欺负别人,但也不要白白受欺负。要让宝宝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如果家长什么都为宝宝考虑好,什么问题和矛盾都替宝宝解决,那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呢,宝宝要怎么去面对伸到自己眼前的拳头呢?一味的保护只会让宝宝更退缩。有些父母对宝宝的管教十分严格,总是禁止宝宝做这个,做那个,想要让宝宝斯斯文文,成为自己眼中的“好孩子”。而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宝宝在其他孩子的眼中,就是一块“好咬的肉”,宝宝没有经历“风雨”,怎么会知道如何面对欺负呢?
宝宝在跟其他小朋友吵架的时候,家长不要过于干涉。吵架是培养宝宝社交能力的途径,宝宝会在跟其他小朋友的争吵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掌握集体生活的方式和技巧。孩子之间吵架通常会分成三种情况:一个是宝宝主动找别人的麻烦,第二就是别的小朋友来招惹宝宝,第三就是报复性质的吵架。在宝宝2岁的时候,大多数是被人招惹吵的架,3岁左右,就多数是主动找别人的茬或者报复性质的吵架了,这也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
家长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禁止宝宝与人争吵,这会让宝宝失去学习如何处理矛盾的机会。但是家长也不可以对宝宝的争吵行为大加赞赏,尤其是在宝宝吵赢的时候,这只会增长宝宝的气焰,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更会用吵架的方式来解决了。有些时候只是孩子之间的争吵,却会让大人都吵起来,伤到和气。而孩子之间是不记仇的,今天面红耳赤,明天就又相亲相爱了,但是大人之间就显得尴尬万分了。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很短暂的,尤其是在3岁以前,基本上是根本不记仇的。争吵是磨练宝宝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宝宝社会性的途径,这对于宝宝学会自我克制,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是有一定益处的。
总而言之,在面对宝宝吵架的时候,要告诫宝宝,不要欺负别人,也不要放任别人欺负自己。要让宝宝学会保护自己,反抗欺负的行为。家长在教育宝宝的时候,要掌握好那个度,只有在别人欺负自己的时候才可以反抗,千万不要主动去攻击别人。有些宝宝特别好斗,尤其是男孩子。对于这样的宝宝,必须找出宝宝攻击行为的症结,再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