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胎儿生长发育和信息密切相关。例如美国学者托马斯·伯尼认为,孕妇和胎儿之间的感通,有三条不同的途径:一是生理信息的传递,二是行为信息的传递,三是感通信息的传递。这三条途径中,都有孕妇和胎儿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现象。近年来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孕妇由视、听、嗅等接受的外界信息所转化的思维活动,可无意或有意识地传递给胎儿,特别是母亲的情绪波动,对胎儿的影响更明显。如孕妇不安或情绪激动时,胎儿的血氧量就降低,其发育会出现多方面的混乱。胎儿能对音乐或噪声做出不同的反应,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有的学者还认为,胎儿在母体内所获得的信息也部分地决定了儿童个性的形成。
那么,孕妇是如何把自身的信息传递给胎儿的呢?有人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乙酰胆碱之类的神经递质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体,到达胎脑,这说明神经递质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现代医学还表明,羊水和胎盘是母子信息沟通的渠道,母体产生的各种激素都带有某种信息,能够通过母血到达胎盘,再通过胎儿血到达羊水,再由羊水到达母血,这一循环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过程,这也验证了上面所提的孕妇与胎儿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因此,孕妇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信息可以是物质性的,如激素、神经递质,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如情感、情绪,它们或者通过母体间接传递给胎儿,或者直接传递给胎儿(怀孕五六个月后)。接着是信息储存阶段,五六个月后的胎儿已具有一定的感受能力、记忆能力,会把接收到的信息储存在大脑里,进行信息储存。最后,胎儿不仅储存信息,还会对各种信息产生反应,良好的信息使胎儿安宁,促进身心发育,恶劣的信息对胎儿的身心发育不利,这是信息处理阶段。胎儿如感到信息良好,则会通过胎盘分泌促进母体维持妊娠的激素,或者通过安宁的状态和正常的胎动表示自己的好感;如感到信息恶劣,则会停止分泌促进母体维持妊娠的激素,或者通过剧烈的胎动表示自己的反感。这是信息输出阶段和信息输入阶段之间,存在着的信息反馈现象,把信息反馈给发送者,不断调节信息控制系统,起调节未来行为的作用。这个信息反馈现象能使安胎实施者知道什么信息对胎儿有利,什么信息对胎儿有害,从而更好地调整信息源的质量,更好地选择和发送信息,使安胎获得预定的效果,达到胎儿身心发育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