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通过身体语言。家长看到宝宝伸长了手去抓奶瓶,就知道宝宝饿了;宝宝“依依呀呀”地用手指着饼干,家长马上就知道宝宝想吃。这些“所指即所得”的生活过得久了,宝宝就会认为,即便自己不开口,任何需要也可以得到满足,那干吗还要说话呢。家长这种过于关注宝宝需求的行为,常常让宝宝丧失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欲望,从而长时间地习惯用身体语言来代替真正的口头交流。
目前,这样的家长很多,尤其是那些爷爷奶奶带的宝宝。有些宝宝开口说话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不知道如何给宝宝恰当的言语刺激,比如说,在教宝宝说话的时候,总是很枯燥地告诉宝宝怎么说,而不是通过具体、形象、可以触摸得到的事物来加深宝宝对语言的理解。有些宝宝过了一岁半,父母还总是拿那种书面的图片来敷衍宝宝,让宝宝对图学语。
在宝宝学说话的初始阶段,需要的是生动、直接、可触摸、形象的实物刺激,而不是通过抽象的词汇加上图片来认识事物。如果总是用抽象的图文来教导宝宝,宝宝模仿和接受的速度就会比较慢,语言发展的进度也会比较慢。所以,当宝宝想要某件东西的时候,在将东西给宝宝的同时,还要跟宝宝说那是什么东西,重复该物品的名称和特征,比如宝宝要苹果,那就可以在给宝宝递苹果的时候说:“苹果,红红的,好吃。”这样重复多次之后,宝宝就会知道,红色是和苹果联系起来的,从而在脑海里对名词和实物有了具体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多给宝宝进行一些言语刺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快更好。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教导宝宝说话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也就是说,在教宝宝说话的时候,要稍微教一些超过宝宝此年龄段实际表达能力的话语,当然,这些话教了之后,宝宝不见得会说,但是却可以为宝宝今后语言更高的发展打下基础。比如这个阶段宝宝只能说一个字,那么,家长在教一个单字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教两个字,这样以此类推,让宝宝提前接受超前的语言教育,就可以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要注意这仅限于“稍微超前”,而不是“超前很多”。如果在宝宝只能说一个字的时候,教给宝宝整个句子,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