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母婴保健 > 产后护理 > 正文

如何防治产后大出血

作者: 2014-07-26 16:57:09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根据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1983~1984年对全国24省市的6241例产妇失血量测量结果,现在国内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或从接产时起到胎儿娩出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发生率12. 8%,国外10%,近期可出现休克、急性肾衰、感染,远期还可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氏综合症)后遗症。因此,应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防治。

1.预防:针对可致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①孕前:对未婚男女进行性知识、性道德教育,减少婚前人流或刮宫等宫内操作,能有效地减少子宫内膜炎和内膜损伤,以降低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发生率。切实抓好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生殖道畸形,对已婚妇女患有肝炎、血液病者,给予积极治疗,不宜妊娠应劝其避孕,宜妊娠者,帮助其选择适当受孕时机。正确指导已婚但暂不要求生育的妇女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切实落实基本国策,实行晚婚和计划生育,适当延长受孕间隔,减少分娩次数。

②孕期:加强孕期保健,注意休息和营养,妊娠晚期增加铁剂和钙剂摄入,32周后禁止性生活,防止早产、胎膜早破和感染。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贫血、妊高症、肝病等),对已确诊的胎盘早剥、死胎者宜尽早终止妊娠,以防发生DIC而导致产后出血。对有产后出血、多次人流或刮宫、剖宫产、子宫感染史,或本次妊娠系多胎、羊水过多、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应提前人院待产,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及抢救工作。对有阴道横隔或纵隔的孕妇,在孕期或产时酌情做出相应处理,不宜经阴道分娩者应行择期剖宫产。

③分娩期:在第一产程,做好产妇思想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注意休息、饮食,对于呕吐、腹泻的产妇,应予输液,保证热量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异常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如出现刮宫产指症应及时手术。宫口开全前避免产妇使用腹压,防止过度消耗体力和宫颈水肿,而导致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

重视第二产程处理,适时正确地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适时有效地保持会阴,合理掌握会阴切开指征和时机,避免胎头、胎肩娩出过快,按分娩机转娩出胎儿。有产后出血史或有产后出血可能者的单胎妊娠,胎肩娩出后即注射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有凝血障碍者,第二产程开始时,即酌情输新鲜血、浓缩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掌握胎盘剥离征象,如已剥离应立即挽出。如胎盘未剥离,不宜按揉子宫或强行牵引脐带,以防胎盘剥离不全、脐带断裂或子宫内翻致大量出血。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残留应及时刮出,并使用它缩剂和抗生素。胎盘娩出后,常规检查有无软产道裂伤及会阴切口延伸,如有应及时子以正确缝合。

④产后期: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如子宫体软、轮廓不清,应立即予以注射宫缩剂。产后继续在产房山观察2小时,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及宫缩情况,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产后4- 5小时嘱产妇排尿,及时处理产后尿滞留,有利于子宫复旧及恶露排出,

2.治疗:

①治疗原则:迅速有效地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丸,防治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②治疗中应注意:准确测量和全面估计分娩过程中的失一血量;积极寻找产后出血的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正确调配输液的种类和输液量;早期识别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失血性休克的药物应用(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

③针对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宫缩乏力,应立即注射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并按摩子宫,还可配合宫腔纱布填塞,无效时可行子宫动脉或骼内动脉结扎,或子宫切除。胎盘滞留,关键是迅速娩出胎盘,如果是胎盘剥离后滞留、嵌顿、粘连,可行人工迫出胎盘,或在全麻下行人工剥离胎盘术;系植入胎盘宜行子宫切除;胎盘胎膜残留,可行宫腔探查取出或用大号刮匙清宫。软产道裂伤应及时予以正确缝合止血。若系凝血功能障碍,则应在内科医师配合下,积极地予以纠正,减少出血。

④采取综合治疗:在止血的同时,应采取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