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既不利于宝宝自身的发展,也将严重危害宝宝良好品性的形成。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礼貌有教养的人,他们也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与人际关系。对于宝宝来说,修养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熏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遵循宝宝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来对宝宝进行培养。切不可强行教育或责罚,否则,将会事与愿违,阻碍宝宝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时而服从,时而不服从
1岁前宝宝只受外在事物的影响。之前我们认为,服从就意味着父母让宝宝做某件事情,宝宝服从了他们的命令去做了这件事情。但是,通过蒙台梭利博士的研究,服从经历三个阶段。
在晟初,宝宝有时听话,有时不听话,也正是他们的这种反复无常,让很多父母感到头疼,但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刚开始,宝宝不能理解父母让他们做什么,或者不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无意识的,只受外在事物刺激的影响,只受有目的的行动的控制。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宝宝1岁前。
在1—6岁之间,那种反复无常的状况明显减少,这时,不是因为他们变乖了,而是因为他们已经逐渐有了意识,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了。在这一阶段,宝宝的服从意识与他们所具有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宝宝可以服从,是因为他们开始具备了这个能力。
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来说,除非父母给他们下达的命令符合他们的内心需求,否则他们是不会服从的。因为此时他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他们正忙于在潜意识状态下建立自身性格所需的各种机制。当这些机制还没有锻炼到可以自由控制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服从的。也就是说,这些宝宝要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才能变得听话。实际上,或许父母的唠叨只是唠叨而已,他们并没有期望宝宝可以听话。但是,父母也本能地认为,只要他们表现得够凶,或者施加一些暴力,那么宝宝就会听他们的话。
对于稍大一点的宝宝来说,他们已经不像O~3岁的宝宝那样处于一种原始的状态。对于一个3岁以上的宝宝,他在服从命令之前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他不可能突然之间就会服从父母的意志,也不可能突然理解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即使在这一阶段,宝宝的内心深处也是在经历着某种成长,这一过程也要经历几个阶段。在这一成长慢慢定型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根据父母或者老师的要求去做某件事情,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已经能够使用刚刚形成的某种能力了。但他们还不能反复地去使用,因为他们的这种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巩固。
作为父母,很容易对宝宝表现出爱心和耐心,却无法忍受宝宝反复无常的行为。他们无法忍受宝宝一会儿听话,一会儿又不听话。但是,这是宝宝成长所必经的阶段,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但绝对不能用打骂的方式使宝宝屈服。因为没有什么比在某种能力的成型时期挫伤宝宝的积极性更为有害的了。
父母要记住这一点:宝宝的犯错行为不是故意在和你作对,因为他们现在还属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尊重宝宝“时而服从,时而不服从”的这个阶段吧!
第二个阶段:随时可以服从命令
宝宝服从命令的第二个阶段是宝宝可以随时服从命令。因为在此时,他们在控制自己的问题上已经不再具有障碍,他们的这种能力已经得到了巩固,他们不但可以听从自己的意志,同时也可以服从别人的意志了。能做到这一点,对宝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时的宝宝很期望父母给他一个指令。比如,父母可以这样对宝宝说:“帮妈妈把苹果皮扔进垃圾桶吧!”“把爸爸的帽子拿过来!”小宝宝会很乐意做这些事情,并期待在他完成后能得到相应的夸奖。
拿宝宝学习说话的过程来说,当他们用正常的语序说话时,当他们可以领会别人的意图,并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出自己的目的时,宝宝的意志能力其实还没有发展成熟,他们还在继续发展着,比我们父母想像的还要完善。所以,他们的服从意识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急于等待和履行别人的命令
宝宝服从的第三个阶段:他们好像急于等待和履行别人的命令。当宝宝获得了这种能力后,他们很希望自己能够变得越来越强大,这种积极的心态是成年人很难想像的。就好比,当他看到一个强者的时候,他会对自己说:“这个人真的很厉害,我要向他学习。”这种求知欲望给宝宝带来的不是痛苦,而是无比的快乐。因为他们看得到努力的方向,并且有明确的目标,此时,宝宝对于自己的期望越来越高,想要变强大的想法十分强烈。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非常急于完成父母给他们下达的指令。或许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小宝宝总是缠着爸爸妈妈说:“你给我出题,我来答。”宝宝渴望得到别人的命令,并且他们会从服从命令中得到乐趣。
在意志力发展的最后阶段,宝宝具有了服从能力。这种服从能力又促成了宝宝的服从意识。当宝宝的服从意识达到了很高水平时,不管父母下达怎样的命令,他们都可以立即履行。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习惯,也要对下达的每个命令都十分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