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做为国际通用语言,随着与国际的接轨,在社会上越来越重要,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报班开始学习。这说明家长开始重视了,是好事儿。可好事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对,适得其反。
我们读书学英语的那个年代,读的完全是死英语,单纯的就是为了考试而背单词背句型背语法,实在记不住了,用汉字谐音标出英语单词的读音。比如,学校,有同学给标注成“四轱辘”;土豆给标注成“偷妈头”……等等一些现在想想好可笑的汉字。这样标注,也只能记个大概的读音,发音肯定是不准的,所以老师提问时都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听力及阅读能力更谈不上了,没有语言环境,没有语音资料,唯一能用英语交流的老师说的也是那种中文腔的英语。所以造成我们学的英语跟黑傻子掰玉米一样,边学边扔,毕业时,学的那点知识也就无影踪了,学了几年英语,不敢说!听不懂!哑巴英语!
我自己学的就是哑巴英语,所以,在女儿学英语这方面,我自己有一点小小的想法,于是实施在她身上了。3-6岁是孩子学习第二语言启蒙的关键期。
女儿没到3岁刚依依呀呀学说话时,我们每天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听英文儿歌,每次15-20分钟,从来不强求她老实的坐在那听,边玩边听。也没要求她去复述儿歌的内容,倒是她自己听时间长了偶尔能蹦出一两个发音不准的单词或是哼哼呀呀的能哼出点调调来。三岁时,开始让她看原版的英文动画片,我想所有的孩子都痴迷动画片吧,这样能引起她看的兴趣。同样的要求,不求她老实的坐那看,也不用她去背剧中的人物或是对话,就是让她边玩边听边看,剧情吸引人时,她自己就停下正在进行的动作开始看了。坚持下来,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她的语感和兴趣,潜意识中让孩子的大脑里存储大量的正确的英语语音,这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为日后真正接触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这些资源达到一定程度时,真正接触到英语学习时会很容易接受。“听”很关键。
四岁时,我给她报了学习班,去的目的依旧是培养兴趣为主,并让她有机会“说”英语。一个外教专门带孩子们玩,整个课堂上孩子玩的热恋火朝天,那个高高大大的外教经常被推倒躺在地下任孩子们在他身上爬来爬去,他不断的在用英语大喊救命或是装成大灰狼等用英语跟孩子们笑闹,期间会不定时的指定哪个孩子大声重复他说过的话或是趴在孩子耳边提问题引得孩子哈哈大笑。一堂课下来,每个孩子都有跟外教对话的机会,并且每堂课都能学会几句简单的对话,这个阶段,要练的是她的听力和她能开口“说”英语。学习一段时间后,开始教认字母,不要求写,只会认知便可。为了让榕宝儿加深对字母的印象,我们每次学习完回去后我都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她加深记忆。比如字母A,我俩就用火柴棒或是用她喜欢的玩具摆成A字型。为了加深对字母C的印象,我做了前弯腰后弯腰侧弯腰等不同的姿势,她也跟着学。后来外教在课堂上问她字母C什么样子?她马上做出弯腰的姿势,外教捧腹大笑。
我所做的,就是从开始培养她的兴趣着手,就是想让她对英语有个简单的认知和语感。
女儿正式的成为一名学生后,学习英语对她来说轻车熟路,因为之前的兴趣培养很成功,很快在班级里的成绩就非常突出,受到了老师的重用。呵呵,孩子嘛,越表扬鼓励越起劲的学。三年级开始,试着锻炼她参加各种英语比赛。这些,都是她自愿参加的,征求她的同意后带她去参加,我也从来不强求她取上名次,就是想锻炼她在众人面前大胆“说”。小时候是找机会让她“说”,随着她的成长,应该让她大胆走出去“说”。参加了很多比赛,也得过大小不等的名次,这些证书奖状都由她自己保管,是她努力的成绩。
五年级时因为她画的一幅画得了全国青少年组的一等奖,带她去人民大会堂领奖,然后我们去了故宫,在故宫门口遇到了北大的留学生。热情的大学生看到她胸前的奖牌主动过来跟她打招呼,当时她还怯怯地看着我,呵呵,我鼓励她,让她大胆的对话。她又一次成功了。
如果有的家长英文比较好,那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跟孩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比如早起叫床、吃饭等等日常行为用英语跟孩子交流,玩耍时也用英语跟孩子互动,这样即锻炼了孩子的口语,又强化了孩子的听力。呵呵,前提是,父母的发音要准要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的工作需要父母引导。抓住孩子的特点和心理,不要错过最佳启蒙期,适时引导。对于学习方面,有了兴趣,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