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适用于巨大杨梅状、海绵状、混合性血管瘤及具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血管瘤,尤其是生长在面部及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对毛细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效果好。
(2)硬化剂注射治疗:主要适用于小面积的血管瘤,常用5%~10%高渗盐水、1%~10%水杨酸盐、5%鱼肝油酸钠、40010医用尿素及95%乙醇等。此法治疗特点是注射部位疼痛较剧,并可导致周围组织坏死、溃烂及形成瘢痕,少数会有变态反应。
(3)冷冻治疗:主要适用于表面毛细血管瘤,优点是患儿疼痛相对较轻,不会引起出血及功能障碍,方法可重复进行;缺点是易产生较明显的瘢痕。
(4)放射治疗及磁疗:放射治疗缺点是可引起局部组织萎缩,放射性皮炎及邻近组织癌变,还可影响小儿骨骼生长,故临床很少用于小儿血管瘤;磁疗临床应用较少,其原理为通过磁力线的作用使血管瘤内的血管栓塞而停止发展,有效率达70%,优点是安全、无痛苦,无不良反应,磁疗只适用面积较小的血管瘤。
(5)激光治疗:主要用于单发小的表浅毛细血管瘤,包括C02激光和YAG激光等,优点是不留瘢痕。
(6)抗癌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婴儿血管瘤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药物包括氮芥、博莱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因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7)生物学药物治疗:适用于治疗婴儿真性血管瘤,包括重组干扰素一a及干扰素-y等,此类药物治疗时间为3~6个月,易出现高热、停药后反跳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我国应用极少。
(8)铜针治疗:用于巨大海绵状及混合性血管瘤,目前临床较少用。
(9)手术治疗:用于面积不大,持续不退而又影响美容及器官功能的真性血管瘤;缺点是不可避免留下瘢痕,切除大的血管瘤会引起大出血和严重组织损害,儿童肿瘤切除不完全可复发,尤其是正处于生长期的血管瘤,未超过病变范围0.5cm切除后更容易复发。
(10)其他治疗:如大型海绵状血管瘤,可用介入栓塞疗法、电化学仪、微波治疗等,其中还包括内服中药,有化瘀法、凉血法、散结消瘀法及外敷中药,结扎、针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