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说话的误区有哪些

作者: 2013-06-22 15:44:36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宝宝在开始“咿咿呀呀”开口学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在教导宝宝怎么发音的时候,要小心留意,不要走入以下误区。

1.觉得宝宝听不懂

宝宝在一岁以前,对大人说的话确实是不理解,也听不懂。但是如果妈妈总是对着宝宝说“宝贝啊,妈妈抱你高不高兴呀?…‘宝贝,肚子饿了吧,你看,这是香奶奶噢。”久而久之,这种语言信息就会在宝宝的脑子里生根发芽,经过长时间的语言重复,宝宝就会知道什么是“香奶奶”了。但这种做法会让宝宝误以为这些词就是正确的,搞混了概念。

2.过于满足宝宝的要求

有些家长总是过于关注宝宝的需求,宝宝指着糖果,家长就将糖果递给宝宝。这种过于满足宝宝需求的做法,会间接地导致宝宝懒于说话,使宝宝的语言发育呈现滞缓的状态。因为宝宝知道,自己就算不说话,直接用手去指,家长就会满足自己的需要,那又何必开口呢?也就让宝宝失去了很多练习说话的机会。因此,当宝宝指着某种东西时,家长要先装作看不懂宝宝想干什么。比如宝宝指着奶瓶,家长就可以给宝宝一个空的奶瓶,当他拿到奶瓶之后,想要喝奶,就会努力地说“奶,奶”,这样就能让宝宝试着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3.用儿化语和宝宝说话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发育还处于单音节的阶段,常常会发出一·些重复性的单字,比如“奶奶…要要…‘抱抱…吃吃”等等,并且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会结合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一岁半以后,宝宝就可以用两三个单字组合成词语了,比如说“爸爸抱”“吃饭饭…‘香喷喷”等等,这就进入了说词句的阶段了。等到了两岁左右,宝宝就可以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了,比如“宝宝要妈妈抱”“宝宝要嗯嗯”等等简单的完整句,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面对宝宝不同月龄的语言发展,很多家长都会用儿化语来跟宝宝讲话,以为这样可以跟宝宝更为亲近。殊不知这种“跟随”宝宝说话的方式只会延缓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拖延宝宝从说单字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4.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刚学会讲话的宝宝,即便是可以用一两个单字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也有可能存在着发音不标准的情况,比如将“吃饭”说成“七换”,将“糖果”说成“糖朵”,或者将“老虎”说成“老辅”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正在成长,但是还没有发育到完善的地步,也就使得宝宝还无法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发错了音节。面对宝宝这种错误的发音,做家长的不要去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因为这样会让宝宝觉得自己的发音是正确的,爸爸妈妈才会跟自己说一样的话。家长应该用正确的发音来纠正宝宝的错误发音,久而久之,在正确发音的指导下,宝宝的音节就会逐渐被纠正过来了。

5.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里面成员的构成比较复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些说方言,有些说普通话,就导致了宝宝学习语言的环境过于复杂,有多种语言在耳边环绕,导致宝宝在模仿大人发音的时候会出现困惑,不知道哪种才是正确的,常常会让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后延。因此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也就是宝宝语言发育的黄金时间,家庭成员说话应该统一成普通话,让宝宝学习最标准的语言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