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分娩 > 分娩准备 > 正文

第271天:了解自然分娩的全过程

作者: 2013-09-10 23:55:31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自然分娩从规律性阵痛到将胎儿诞出,一共可以分为三个产程。

1.第一产程——规律性的阵痛开始至宫口开全

第一产程是指从腹部开始出现规律性阵痛,宫口逐渐扩张,直至扩展到10厘米,即宫口开全的过程。对于第一次分娩的初产妇,这一阶段大约经历IO~12个小时,经产妇大约经历8个小时。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历时最长,并且会因越来越频繁的腹部阵痛而最为痛苦。

一般来说,在开始生产的前8个小时里,子宫颈口开大的速度较慢,只开到3厘米左右。子宫颈的作用

(a)在分娩开始时,子宫颈是关闭的。

(b)逐渐地,在收缩的影响下,子宫颈缩短了,我们说它萎缩了。但是它仍然是关闭着的。

(c)子宫颈正在张开,羊膜囊被羊水推着凸了出来。

(d)子宫颈张开,羊膜囊破裂,孩子的头部开始从子宫里出来,然后它会穿过已扩大到最大程度的产道。是治疗不彻底,急性感染可以变成慢性,疾病也会继续加重,最终可危及生命。

正因为产褥热严重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作好预防工作。产妇要在产前就做好检查,早期发现并早做治疗,及时补充营养,防治贫血;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禁止性交和洗盆浴;临产时,应尽量进食和饮水,抓紧时间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身体抵抗力降低,如果胎膜早破过久,或产程过长,或因胎盘胎膜残留行刮宫手术,应该用抗生索预防感染;产后要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月子期间不要使用盆浴,最好用流动水冲洗外阴;阴道分泌物没排干净前,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尽量早期起床,以使恶露尽早排出。同时,产后要加强营养,以增强身体的抗病力。

2.生殖器官感染

产妇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侵入,再加上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女性如果同房或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话,很容易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会阴部撕裂伤等生殖器官病症,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自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性交,注意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和产后都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3.乳腺炎

产妇在产后由于抵抗力下降、乳汁淤积外,乳头皴裂破损等原因,极易造成乳腺炎。因此,从怀孕开始后直至喂奶期间,妈妈们要每天用干净湿毛巾擦洗乳头和乳房,以保持清洁卫生,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杜绝细菌从裂口进入乳腺而引起感染。在哺乳时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损伤,减少感染途径。避免让乳汁淤积在乳房中,以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每次喂奶后要将乳汁吸空,若宝宝吸不完的话可以用吸奶器吸空。

4.膀胱炎

产妇在产后膀胱的肌肉暂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潴留的水分-在产后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这时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膀胱炎。

为了预防膀胱炎,产妇在产后要尽可能多的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免细菌繁殖。此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阴部清洁,同时还要防止脏水流人阴道造成污染。

5.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的症状。在哺乳期间,产妇的卵巢功能下降,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这时若遇到增加腹压等外因条件,均可能诱发子宫脱垂。产妇会感到小腹下坠和腰酸,严重时子宫会从阴道脱出。

为预防子宫脱垂,产妇要卧床多休息,不要过早下床活动,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不要走远路或跑步。

6.尿潴留

多数产妇会在分娩后5小时自行排尿,但有的产妇由于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运动迟缓无力;产后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引起盆腔内淤血;加上产程过长引起体力的大量消耗而导致排尿困难。

因此,产妇在产后4小时即应主动排尿,如果排尿很困难也应每3~4小时做一次排尿的动作以有利于锻炼膀胱逼尿肌和腹肌的收缩力,在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时,可用拇指按压关元穴,持续1分钟便可排尿。自行分娩的产妇尽可能要在产后最快时间里自主排尿剖宫产的产妇也尽量在家人或护士的帮助下主动下床排尿。

7.骨盆疼痛

由于产妇分娩时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或者当骨盆某个关节有异常病变,均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生疼痛。因此,如果女性患有关节结核、风湿症、胃软化症,应在治愈后再考虑妊娠;怀孕后绝对不能静止不动,要适当做一些劳动或体育锻炼,如伸屈大腿的练习,尽量避免腰部、臀部大幅度地运动或急剧的动作。

除了这些疾病之外,有相当一部分的产妇在产后还可能会受到手关节痛、纤维组织炎、痔疮和肛裂等疾病的困扰。所以,对于即将分娩的准妈妈来说,一定要提前知道这些情况,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及早预防,这样,在产后才能更好地哺育宝宝、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