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的宝宝有时会出现正常的生理性贫血,这是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造成这一时期的生理性贫向,是因为宝宝在胎儿期相对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出生后进入正常氧环境,机体生成红细胞减少而造成的,并不是因为造血物质不足,也不是因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异常。
生理性贫血多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的1—8周以内,血红蛋白会逐渐下降到低于正常值,直至8周后停止。一般刚出生的新生儿血红蛋“可高达180~190克/升,足月儿血红蛋白生理性下降极少低于100克/升;未成熟儿由于代谢及呼吸功能较低,体重增长快,所以生理性贫血出现时间早,贫血表现更为严重,生后3~6周内可下降至70—90克/升。
宝宝出现生理性贫血,在保证正常营养的情况下,一般不需治疗,更没必要服用铁剂,因为铁剂对生理性贫血是无效的。等到宝宝满百天后,机体内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恢复,红细胞数和血色素又缓慢增加,至6个月时就可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不在正常值范围内,那么,就有可能患有病理性贫血。
其实,生理性贫血是可以预防的。由于母乳中的铁比牛乳中的铁质生物效应高,易被吸收,因此坚持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减少生理性贫血的发生。
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患有缺铁性贫血、宝宝是早产儿或双胞胎,特别是喝牛奶的早产儿,应该从2个月起就要补充铁剂。因为胎儿从妈妈那里接受铁,多在妈妈妊娠期进行,而早产儿因为提前来到世间,补铁时间相对要短;双胞胎因母体中的铁又分成了两份,故可能会造成先天性的铁不足。上述原因都会造成宝宝从母体中接受的铁较少,一般只能提供6周左右的生长所需,超过6周之后体内储存的铁就几乎没有了。如果这时候不马上给宝宝补铁的话,宝宝就极易出现生理性贫血。
要预防生理性贫血,应注意喂养的食物中必须富含造血需要的物质,如尽量母乳喂养、给予相当年龄阶段的配方奶,对早产儿应及时添加含维生素E和叶酸及含铁质等食物,这样才有益于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