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宝宝频道 > 0-1岁婴儿保健护理 > 正文

专家谈新生儿败血症

作者: 2012-06-14 08:31:59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新生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性疾病。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为多见,近年来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感染有上升趋势。

主要感染途径:①宫内感染: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②产时感染: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等,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吸人或吞人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等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黏膜受损处进入血中。③产后感染:细菌可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也是细菌最易入侵处。

新生儿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差与自身免疫功能差有关: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差,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的屏障功能低。②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胎儿不能从母体获得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IgM抗体,故易患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新生儿血中IgM和分泌型IgA不足,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

1.新生儿常有孕母产前及临产感染、异常分娩、脐部感染及皮肤黏膜损伤或感染史。

2.常无特异性症状,吸吮无力,哺乳少、拒哺,反应低下,哭声无力,体重不增,体温不升或升高,黄疸加重,呕吐,腹胀,肝脾肿大,皮肤有出血点等。

3.体检可见脐部红肿、皮肤小脓疮等。肝脾肿大,皮肤有出血点、硬肿等。

4.实验室检查:对感染灶分泌物作涂片及培养,血培养。血沉≥15毫米/1小时,C反应蛋白>15微克/每毫升,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脐血IgM升高提示宫内感染的可能。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与护理要注意

1.免疫治疗:可直接补充新生儿血中各种免疫因子和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包括:多次少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每次10毫升/千克;换血疗法有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恢复血压、可改善组织供氧等好处。换出大量内毒素、胆红素,输入抗体、补体及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使机体免疫状态改善。纠正贫血,补充凝血因子;输注静脉免疫球蛋白,每次l克/千克体重,连续两次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辅助治疗。

2.感染灶处理:脐部、皮肤的感染,涂75%乙醇或20-/0甲紫。脐部感染严重者可用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并检查和治疗转移的化脓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