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流涎
宝宝出生4个月以后,唾液腺的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增加,4~6个月的婴儿每天大约可分泌200毫升唾液。
到了6个月,开始出牙,乳牙的萌出会刺激牙龈神经,而且这个阶段正处于添加辅食的时期,半固体、固体食物的添加,进一步加大了唾液的分泌量。
但此时宝宝的口腔相对较浅,吞咽功能没有发育完善,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闭唇和吞咽的动作不协调,神经系统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差,所以容易出现口水增多的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为“生理性流涎”。“生理性流涎”不是大问题,但妈妈不要因为是成长时的必然现象便置之不理,如果因清洁不当,感染其他疾病,就得不偿失了。
护理时要注意,经常受到涎水刺激的颈部和胸部的皮肤要保持干燥和清洁,防止发生糜烂。
要随时用纸巾或质地柔软的棉布手帕为宝宝擦去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要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淌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如果宝宝口水太多,并得不到适时清理,口水便会沿着嘴角蔓延到下巴、脖子、前胸,造成湿疹和种种过敏反应。
平时可以让宝宝穿上防水的围兜或者戴个围嘴,系在宝宝的衣领处,以保护宝宝的颈部和胸部不被唾液弄湿,减少更换衣服的频率,还能减少患病几率。要选择吸水性强的棉布或毛巾,或者去商店购买,注意不要选用塑料及橡胶制成的围嘴,这种围嘴虽然不怕湿,但会对宝宝的下巴和手产生不良影响。围兜或围嘴脏了要及时解下来清洗,用开水烫一下,在太阳下晒干备用。
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造成湿疹和种种过敏反应,需要涂抹类固醇药膏时,一定注意不要让宝宝误食,白天可先为宝宝擦掉嘴角、身上的口水,然在晚上宝宝睡觉时,在患处擦上薄薄的一层药膏和凡士林,作为肌肤的防护膜,加速其痊愈的时间。
宝宝流口水也不要只注意其嘴角,宝宝的手也不能忽视,这个阶段的宝宝双手有一定的活动力,常常会抓住东西乱咬,如果滴有口水的玩具沾上灰尘后,宝宝再抓着放进嘴里,会感染疾病。所以妈妈要勤替宝宝洗手,整理并清洁宝宝的活动环境,并且定时把玩具清洁消毒。[page]
生理性流涎随着牙齿的长齐、口腔深度的增加,以及吞咽功能的完善,会逐渐消失。
2.病理性流涎
不能把流口水都当做理所当然,还有一种病理性流涎也会引发口水流不停,要引起注意。
口腔发炎和咽喉炎
口腔发炎和咽喉炎属于急性感染,会引起疼痛,导致宝宝吞咽困难,口水流出嘴角。宝宝要及时按医嘱服用维生素B1、B2、C等,妈妈要勤喂宝宝温开水,以达到补充营养、清洁口腔的目的,还要注意餐具(奶头、奶瓶)及玩具的消毒,还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肠病毒肠病毒容易在春、夏和初秋感染。当宝宝接触到病毒或带病毒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是吃进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时,都会造成感染。另外,玩具也是一种传染媒介,尤其是带毛的玩具带有大量病毒,如果接近宝宝的嘴巴,很容易感染,所以一定要注意清洁。
鹅口疮
宝宝抵抗力弱的时候,存在于宝宝嘴巴内的口腔念珠菌会引发鹅口疮。妈妈乳头和奶嘴不洁也会引起感染。鹅口疮一般发生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像奶渣一样的白色斑点,而且吃东西时会产生疼痛感,使得宝宝因疼痛而抗拒吞咽动作,造成流口水和排斥喝奶的现象。宝宝除了需要接受治疗外,家长平日应将奶瓶、奶嘴彻底清洁消毒,并定时帮宝宝清洁口腔、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