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宝宝频道 > 0-1岁婴儿成长发育 > 正文

如何培养宝宝的音乐节奏感

作者: 2013-07-12 13:00:36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音乐节奏被称为音乐中的脉搏,音乐中的精髓,它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失去了节奏就没有音乐的存在。然而节奏感更是音乐能力的灵魂,因此提高宝宝的音乐素质,进行必要的音乐节奏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宝宝的音乐节奏感呢?

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

音乐就是通过听觉来欣赏的,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而且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所以,听觉能力的好坏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音乐能力除了来自先天性之外,几乎全都是来自听觉的,比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歌唱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学会用耳朵听的方法探索节奏,宝宝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地学习。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到处都是声音,比如鸟叫声、汽车喇叭声、钟声等。让宝宝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宝宝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让宝宝学会倾听,然后用音乐来代替这些声音,让宝宝听着音乐自由自在地做各种动作,亲身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宝宝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语言节奏的训练是桥梁

音乐的表达需要用言语作为桥梁。因此音乐离不开语言,语言本身就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宝宝能够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这个不难,毕竟宝宝从小便生活在语言环境之中。节奏基本上是从人类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把音乐节奏表现出来,可让宝宝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等等,并拍出节奏来。随即说一句有节奏的话,宝宝都有可能会说出最漂亮的词句,拍出最好的节奏,这样不但进行了节奏练习,而且也培养了宝宝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让宝宝体验了节奏感。

动作节奏训练更重要

培养宝宝的音乐节奏感要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宝宝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宝宝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宝宝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宝宝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的强烈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够表现节奏;也可选择符合宝宝日常生活的内容,配1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宝宝听音乐模仿喜爱的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为了提高宝宝练习的兴趣父母和宝宝一起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宝宝合拍的能力,选择生动有趣、节奏强弱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宝宝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当宝宝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宝宝自由发挥,切忌不要让宝宝一味模仿,如果宝宝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他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宝宝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随之加强了,更有助于促进宝宝身心的和谐发展。

节奏教学不是单一的,要交叉进行

任何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能找出一点联系,为了更好地培养宝宝的音乐节奏感,要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使之相互渗透。节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宝宝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比如节奏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宝宝理解节奏,告诉宝宝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宝宝会更好地理解每一拍的时值。另外节奏教学与语言能力也能有效结合,有节奏地朗诵技能帮助宝宝巩固节奏还能提高宝宝的记忆。比如:在语言活动中,教歌曲时我们不仅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宝宝感兴趣,并且让宝宝有节奏地学习朗诵歌词,有了节奏的加入,宝宝读时会朗朗上口,增强了内容记忆,让学习变得得心应手。

理论结合实践,乐器加以巩固

使用乐器等对宝宝进行节奏的实践训练,更能直观地能激起宝宝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宝宝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宝宝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让宝宝自己为自己伴奏,同时要引导宝宝感受节奏的美。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宝宝充分的感受到三拍子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为宝宝的审美观发育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种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宝宝的节奏感也提高了宝宝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宝宝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么宝宝的培养目标也就达到了。